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热点追踪


深入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内在逻辑

(2025-01-04 21:30:12) 来自:人民网


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强调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示了文化坐标、锚定了文明航向。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这是基础和前提,目标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推动文化繁荣是在“繁荣”层面谈文化,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它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没有文化繁荣,就建不成文化强国;没有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导向作用,推动文化繁荣就会迷失方向。


建设文化强国是在“强国”层面谈文化。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仅关系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美好生活。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主动精神。“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巩固文化主体性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党的文化领导权主要体现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内在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巩固文化主体性,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党掌握了文化领导权,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巩固文化主体性要注重“破”。自西方开启现代化并引领世界现代化后,便建构起“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逻辑框架,一方面,把世界各国卷入其中,另一方面,用西方现代化的制度模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把现代化狭义化、固定化、刻板化,导致不少国家对西方现代化机械模仿、盲目崇拜。这种错误认知对我国国内一些人也产生了影响,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想要模仿西方现代化模式,缺乏文化自信。只有彻底破除这种错误认知,跳出“西方中心论”的窠臼,才能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巩固文化主体性要注重“立”,就是立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中心论”,为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提供了实践基础,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立足点。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创造力的生命体。只有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新的文化生命体,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